Tina_misc-upgrade介绍
4 Tina misc-upgrade 介绍(建议改用swupdate)
4.1 方案选择
misc-upgrade 只支持recovery 系统方案。
由于在实际应用中,存储操作系统和持久文件的存储介质(如nand、emmc、spinor)大小各异,在OTA 中需要单独在存储介质上开辟recovery 分区,以防备在
更新中意外断电,造成系统更新失败无法重启的问题。
所以在选择OTA 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recovery 分区大小对分区规划的影响,避免在小容量时recovery 分区太大导致分区规划难题。
综上因素,我们在Tina 上针对大容量和小容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。
4.1.1 小容量方案
小容量介质一般指存储介质容量小于32M(一般为spi nor)。
在命令行中进入Tina 根目录,执行命令进入配置主界面:
详注: 1 加载环境变量及tina提供的命令 2 输入编号,选择方案 3 进入内核配置主界面(对一个shell而言,前两个命令只需要执行一次)
配置路径:
选中该配置项后,rootfs 的/usr 会被分拆出一部分生成usr.squashfs(usr.img),并建立软链接usr.fex。通过配置分区表将usr.fex 放在extend 分区,开机后自动
挂载到usr 目录。这种设置的目的是可与recovery 镜像(boot_initramfs)复用该分区,以此起到节省存储空间的作用。
因此小容量方案中,并无单独的recovery 分区,而是在OTA 升级时与extend 分区复用。
为了达到启动后自动挂载extend 分区的效果。需要进行配置。
对于busybox-init,默认在pseudo_init 中会尝试挂载usr。如果发现没有正常挂载,请检查/pseudo_init 中的mount_usr。
对于procd-init,可在
配置文件中,增加:
config 'mount'
option target '/usr'
option device '/dev/by-name/extend'
option options 'ro,sync'
option enabled '1'
4.1.2 大容量方案
大容量介质一般指存储介质容量大于32M(一般是nand、emmc)。
对于大容量方案,不建议选中小容量方案中所述配置项,即不需要usr.img 和extend 分区,而只需要添加recovery 分区,这样在OTA 升级时会省去很多麻烦。
4.1.3 misc-upgrade
不管是小容量还是大容量,都要在make 之前选中应用包misc-upgrade:
misc-upgrade 包主要功能是从指定服务器下载更新镜像到本地,然后升级相应分区,期间会向misc 分区写入升级阶段的标志,出现意外无法重启时uboot 或内核
(如果能够启动)可以根据misc 分区的状态标志进行下一步的决策。
4.1.4 OTA 的升级流程
4.1.4.1 基本步骤
Tina3.0 及之前版本处理流程:
1. 备份busybox等资源到ram中, 使得OTA过程不依赖rootfs
2. 设置开始OTA的标志,upgrade_pre
3. 将recovery系统写入recovery分区
4. 设置标志boot-recovery
5. 更新boot和rootfs分区
6. 设置标志upgrade_post
7. 对于小容量方案,更新usr分区
8. 设置标志upgrade_end
9. 重启,重启后为新系统
最新版本处理流程:
1. 设置开始OTA的标志,upgrade_pre
2. 将recovery系统写入recovery分区
3. 设置标志boot-recovery
4. 主动重启,重启后进入recovery系统
5. 更新boot和rootfs分区
6. 设置标志upgrade_boot0
7. 如果存在boot0镜像,则更新boot0
8. 设置标志upgrade_uboot
9. 如果存在uboot镜像,则更新uboot
10. 设置标志upgrade_post
11. 对于小容量方案,更新usr分区
12. 设置标志upgrade_end
13. 重启,重启后为新系统
4.1.4.2 中途掉电
OTA 中途掉电后,下次启动会根据标志,继续完成OTA。
当设置upgrade_pre 标志之后掉电,重启后仍是旧系统,从该标志之后的步骤开始执行。
当设置boot-recovery 标志之后掉电,重启时,uboot 判断到这个标志,并直接启动recovery系统,启动后,从该标志之后的步骤开始执行。
当设置upgrade_post 标志之后掉电,重启时后为新系统,从该标志之后的步骤开始执行。
4.2 分区处理
4.2.1 分区定义
升级分区 | |
---|---|
boot 分区 | 基础系统镜像分区,即/lib,/bin,/etc,/sbin 等非/usr,非挂载其他分 区的路径,wifi 支持环境,alsa 支持环境、OTA 环境。 |
extend 分区 | 扩展系统镜像分区,即/usr 应用分区,仅小容量方案有。 |
recovery | 分区存放恢复系统镜像,仅大容量方案有。 |
private 分区 | 存储SN 号分区。 |
misc 分区 | 系统状态、刷机状态分区。 |
UDISK 分区 | 用户数据分区,一般挂载在/mnt/UDISK。 |
overlayfs 分区 | 存储overlayfs 覆盖数据。 |
4.2.2 分区大小配置
4.2.2.1 配置boot 分区大小
boot 分区镜像的大小依赖内核配置,必须小于等于sys_partition.fex/sys_partition_nor.fex中定义的boot 分区大小。
boot 分区镜像大小设定:
make menuconfig
└─> Target Images
└─> *** Image Options ***
(4) Boot (SD Card) filesystem partition size (in MB)
boot 分区大小设定:
对于大容量方案,需要在sys_partition.fex 中添加recovery 分区:
recovery 分区说明
如果启用了OTA 升级,需要去掉下面recovery 分区的注释以提供恢复分区存储恢复系统镜像,
默认以boot_initramfs.img 作为recovery.fex:
[partition]
name =recovery
size =32768
downloadfile ="recovery.fex"
user_type =0x8000
其中recovery.fex 是生成的boot_initramfs.img 软链接而成。
4.2.2.2 rootfs 分区的大小
rootfs 分区不需要通过make menuconfig 去设定,直接根据镜像大小修改分区文件即可。
4.2.2.2.1 小容量对于一些小容量flash 的方案(如16M),需在/bin 下存放联网逻辑程序、
版本控制程序、下载镜像程序、播报语音程序以及语音文件(这些文件在编译时应该install 到/bin 或者/lib 下),可以在固件编译完后,查看rootfs.img 的大小再决
定sys_partition.fex 中rootfs 分区的大小。
4.2.2.2.2 大容量对于大容量flash 的方案(如128M 以上,或者有足够的flash 空间存相
关镜像),不需要小容量中那些OTA 额外的程序,直接查看rootfs.img 的大小设定分区文件即可。
4.2.2.3 extend 分区的大小
extend 分区用于小容量方案下boot_initramfs.img 和usr.img 的复用,其大小需要考虑多个方面: 1 . 编译后usr.img 的大小 2 . make_ota_image 后initramfs 镜像的大小 因此,extend 分区略大于boot_initramfs.img 和usr.img 两个的最大值,并把extend 分区的大小值设置为initramfs 镜像的大小:
make menuconfig
└─> Target Images
└─> *** Image Options ***
(8) Boot-Recovery initramfs filesystem partition size (in MB)
4.2.2.4 其他分区
如private 、misc 等使用默认的大小即可。
4.2.2.5 UDISK 分区
sys_partition.fex 中不指定UDISK 分区大小,则剩下的空间全部自动分配进入UDISK 分区。
需要注意的是,因为OTA 过程会在里面写一些中间文件,所以一定要留取一定空间给UDISK 分区,至少可以格式化挂载,而小容量flash 的方案,也要保证有256K~512K 的空间。
4.2.2.6 其他说明
在OTA 升级过程中并不能修改上述分区的大小,因此应在满足分区大小条件限制( 如3.2.1-3.2.3) 的情况下尽可能留有足够的空余空间,以满足OTA 升级添加内容
的需求。
修改分区大小时,尽量对齐到所用存储介质的块大小。
对于大容量,使用recovery 分区,对应的,其env 定义中,boot_recovery 命令需定义为从recovery 分区启动系统。对于小容量,使用extend 分区,对应的,其
env 定义中,boot_recovery 命令需定义为从extend 分区启动系统。
4.3 misc-upgrade 升级
4.3.1 misc-upgrade 构成
misc-upgrade 是Tina 下的一个应用,其路径为:
Makefile 符合tina 安装包的书写规范。
misc-upgrade 目录结构如下:
├── aw_fstab.init #小容量方案挂载用。
├── aw_reboot.sh
├── aw_upgrade_autorun.init #自启动脚本。
├── aw_upgrade_image.sh
├── aw_upgrade_lite.sh
├── aw_upgrade_log.sh
├── aw_upgrade_normal.sh #大容量方案。
├── aw_upgrade_plus.sh
├── aw_upgrade_process.sh #小容量方案。
├── aw_upgrade_utils.sh
├── aw_upgrade_vendor_default.sh
├── Makefile
├── readme.txt
└── tools #编译出write_misc和read_misc应用。
├── Makefile
├── misc_message.c
├── misc_message.h
├── read_misc.c
└── write_misc.c
4.3.2 OTA 镜像包编译
在命令行中进入Tina 根目录,执行命令进入配置主界面(环境配置):
source build/envsetup.sh ( 详见1 )
lunch ( 详见2 )
make ota_menuconfig (可选) ( 详见3 )
详注:
1 加载环境变量及tina 提供的命令。
2 输入编号,选择方案。
3 进入OTA config 配置界面。直接保存退出即可。
此步骤可选,目的是解决开发过程中defconfig_ota 未能及时更新而可能引发的编译问题。
编译命令:
make_ota_image ( 详见1 )
make_ota_image --force ( 详见2 )
详注:
1 在新版本代码已经成功编译出烧录固件的环境的基础上,打包OTA 镜像。
2 重新编译新版本代码,然后再打包OTA 镜像。
注:不同介质使用的boot0/uboot镜像不同,
make_ota_image需要sys_config.fex中的storage_type配置明确指出介质类型,
才能取得正确的boot0.img和uboot.img。
具体可直接查看build/envsetup.sh中make_ota_image的实现。
执行make_ota_image 之前,可通过make ota_menuconfig 对ota 的恢复系统镜像
boot_initramfs.img 进行配置,可根据实际情况,配置ota 恢复系统包含的功能。
如以下配置支持ramdisk 并选用xz 压缩cpio :
OTA 镜像包路径为:tina/out/xxx/ota/
目录结构如下:
├── boot0_sys #boot0升级文件。
│ ├── boot0.img
│ └── boot0.img.md5
├── boot0_sys.tar.gz #boot0升级文件的压缩包。
├── package_sys #某定制版OTA脚本使用,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。
│ ├── boot0.img
│ ├── boot0.img.md5
│ ├── boot.img
│ ├── boot.img.md5
│ ├── ota.tar
│ ├── recovery.img
│ ├── recovery.img.md5
│ ├── rootfs.img
│ ├── rootfs.img.md5
│ ├── uboot.img
│ └── uboot.img.md5
├── ramdisk_sys #recovery系统升级文件。
│ ├── boot_initramfs.img
│ └── boot_initramfs.img.md5
├── ramdisk_sys.tar.gz #recovery系统升级压缩包。
├── target_sys #kernel和rootfs升级文件。
│ ├── boot.img
│ ├── boot.img.md5
│ ├── rootfs.img
│ └── rootfs.img.md5
├── target_sys.tar.gz #kernel和rootfs升级压缩包。
├── uboot_sys #uboot升级文件。
│ ├── uboot.img
│ └── uboot.img.md5
└── uboot_sys.tar.gz #uboot升级压缩包。
其中” .img.md5 “是” .img “的校验值文件。
升级脚本不带-n 参数,则使用压缩包,带-n 则直接使用不压缩的升级文件。
4.3.3 小机端OTA 升级命令
必选参数:-f -p 二选一。
aw_upgrade_process.sh -f 升级完整系统(内核分区、rootfs 分区、extend 分区)。
aw_upgrade_process.sh -p 升级应用分区( extend 分区)。
可选参数:-l , -d -u, -n。
注:对于大容量,用aw_upgrade_normal.sh 替代aw_upgrade_process.sh ,且一般用-f参数而不用-p。
4.3.3.1 大容量flash 方案
可以使用本地镜像测试,如主程序下载校验好镜像后,存在/mnt/UDISK/misc-upgrade 中,调用如下命令。
OTA 升级期间掉电,重启后升级程序也能自动完成烧写,不需要依赖联网重新下载镜像。
4.3.3.1.1 -l 选项-l < 路径>
如:
( 注:mnt 前的根目录“/” 最好带上,misc-upgrade 后不要带“/”) ( -l 参数,默认使用压缩镜像包)。
不使用-n 参数的方案需要部署上服务器上的镜像是:
• recovery 系统和主系统(必选):ramdisk_sys.tar.gz 、target_sys.tar.gz。 • uboot 和boot0(可选, 调用脚本时镜像不存在则自动跳过):uboot_sys.tar.gz,boot0_sys.tar.gz。
4.3.3.1.2 -n 选项如:
一般情况下不使用-n 选项,而是下载ramdisk_sys.tar.gz 、target_sys.tar.gz 及可选的uboot_sys.tar.gz、boot0_sys.tar.gz。
但对于某些ram 较小的平台,如R6 spinand 的情况,flash 的容量足够放下大容量的OTA 包,但升级过程可能因为ram 不足而失败。
对于这种情况,可以选择下载未压缩的数据,即上述xxx.tar.gz 解压出来的所有内容。
将多个分区数据文件下载到/mnt/UDISK/misc-upgrade 中,调用上述命令。
使用-n 参数的方案需要部署上服务器上的镜像是: • recovery 系统和主系统(必选):boot_initramfs.img 、boot.img 、rootfs.img 及其对应的md5 后缀的校验文件。 • uboot 和boot0(可选,调用脚本时镜像不存在则自动跳过):uboot.img、boot0.img 及其对应的md5 后缀的校验文件。
4.3.3.2 小容量flash 方案
4.3.3.2.1 -l 选项原始的设计是用于网络升级,不能使用-l 参数,升级区间出错重启后,需
要联网下载程序获取镜像。 后续考虑存在小容量设备插SD 卡升级的情况,支持了-l 参数,命令类似上述的大容量方案,不赘述。
4.3.3.2.2 -d -u -n 选项
同时使用,-d 参数为可以ping 通的OTA 服务器的地址、-u 参数为镜像的下载地址。
-n 一些小ddr 的方案(如剩余可使用内存在20m 以下的方案),可以使用这个参数,shell 会直接下载不压缩的4 个img 文件,这样子设备下载后不需要tar 解压,减少内存使用。
如:
升级shell 会先ping -d 参数( ping 192.168.1.140 ),ping 通过后,会根据升级命令和系统当前场景请求下载: 无-n 参数:
http://192.168.1.140/ramdisk_sys.tar.gz
http://192.168.1.140/target_sys.tar.gz
http://192.168.1.140/usr_sys.tar.gz
有-n 参数:
http://192.168.1.140/boot_initramfs.img
http://192.168.1.140/boot.img
http://192.168.1.140/rootfs.img
http://192.168.1.140/usr.img
使用-n 参数的方案需要部署上服务器上的镜像是:boot_initramfs.img 、boot.img 、rootfs.img 、usr.img 及其对应的md5 后缀的校验文件。
不使用-n 参数的方案需要部署上服务器上的镜像是:ramdisk_sys.tar.gz 、target_sys.tar.gz、usr_sys.tar.gz。
注:若由misc-upgrade 自行下载镜像,当前实现暂不支持可选的boot0/uboot 镜像,即不会自动从服务器下载升级boot0/uboot。
4.4 脚本接口说明
对于小容量flash 的方案,没有空间存储镜像,相关镜像只会存在ram 中,断电就会丢失。假如升级过程断电,需要在重启后重新下载镜像。
aw_upgrade_vendor.sh 设计为各个厂家实现的钩子,SDK 上只是个demo 可以随意修改。
4.4.1 实现联网逻辑
4.4.2 请求下载目标镜像
$1 : ramdisk_sys.tar.gz $2 : /tmp
download_image_vendor(){
# $1 image name $2 DIR $@ others
rm -rf $2/$1
echo "wget $ADDR/$1"
wget $ADDR/$1 -P $2
}
4.4.3 开始烧写分区状态
aw_upgrade_process.sh -p 主动升级应用分区的模式下,返回0 开始写分区1 不写分区。
aw_upgrade_process.sh -f 不理会这个返回值。
upgrade_start_vendor(){
# $1 mode: upgrade_pre,boot-recovery,upgrade_post
#return 0 -> start upgrade; 1 -> no upgrade
#reutrn value only work in nornal mode
#nornal mode: $NORMAL_MODE
echo upgrade_start_vendor $1
return 0
}
4.4.4 写分区完成
4.4.5 -f (-n) 调用顺序
1 . check_network_vendor ->
2 . upgrade_start_vendor ->
3 . download_image_vendor (ramdisk_sys.tar.gz, -n 为boot_initramfs.img)->
4 .内部烧写、清除镜像逻辑(不让已经使用镜像占用内存) ->
5 . download_image_vendor(target_sys.tar.gz, -n 为boot.img rootfs.img) ->
6 .内部烧写、清除镜像逻辑(不让已经使用镜像占用内存) ->
7 . download_image_vendor(usr_sys.tar.gz, -n 为usr.img) ->
8 .内部烧写、清除镜像逻辑(不让已经使用镜像占用内存) ->
9 . upgrade_finish_vendor
4.4.6 -p 调用顺序
1 . check_network_vendor ->
2 . download_image_vendor (usr_sys.tar.gz) ->
3 . upgrade_start_vendor ->
4 . 检测返回值,烧写->
5 . upgrade_finish_vendor
4.5 相关系统状态读写
相关的信息存储在misc 分区,OTA 升级不会清除这个分区(重新烧写镜像会擦除)。
读:
其中:
写:
其中:
4.6 OTA 配置
4.6.1 recovery 系统生成
一般来说,默认方案目录下会有一份defconfig_ota 配置文件,该文件用于编译生成一个带ramdisk 的kernel ,即boot_initramfs.img ,作为OTA 期间烧写到
recovery 分区或extend 分区的备份系统。
用户可以基于原有的defconfig_ota 进行配置,也可以自行拷贝defconfig 为新的defconfig_ota ,然后进行适当修改和配置。
执行make ota_menuconfig 可进行OTA 配置。
选上recovery 后缀,避免编译recovery 系统时,影响到主系统。
make ota_menuconfig
---> Target Images
---> [*] customize image name
---> Boot Image(kernel) name suffix (boot_recovery.img/boot_initramfs_recovery.img)
---> Rootfs Image name suffix (rootfs_recovery.img)
如果方案进行了较多的修改,建议删除原本的defconfig_ota ,然后拷贝defconfig 为新的defconfig_ota ,再进行配置。
如上文所述,必须选上misc-upgrade 包,以及ramdisk 选项,保留wifi 功能。其他选项可以关掉,以对生成的boot_initramfs.img 进行裁剪。
4.6.2 recovery 系统切换
4.6.2.1 切换方式1:基于misc 分区
对于存在misc 分区的方案,可以在misc 分区中设置boot-recovery 标志。启动时,uboot 会检测misc 分区,如果为boot-recovery,则执行env 中配置的
boot_recovery 命令启动内核。否则执行boot_normal 命令启动内核。
因此,env 中需要正确配置boot_normal 和boot_recovery。类似:
boot_normal=sunxi_flash read 40007800 boot;bootm 40007800
boot_recovery=sunxi_flash read 40007800 extend;bootm 40007800
对于大容量方案boot_recovery 配置为recovey 分区启动,对于小容量方案,boot_recovery配置为从extend 分区启动。
OTA 过程需要正确设置misc 分区的值。
4.6.2.2 切换方式2:基于env 分区
可以去除misc 分区,直接基于env 进行系统切换。OTA 过程需修改env 分区中的值。
一般是将env 的boot_normal 配置为从$boot_partition 分区启动,即将要使用的分区抽离成一个变量。
类似:
env 中默认boot_partition=boot。需要切换到recovery 系统时,在用户空间直接设置env,设置boot_partition=recovery。需要切换回主系统时,设置
boot_recovery=boot。
OTA 过程需要正确设置env 中的值。
4.7 对overlayfs 的处理
Tina 默认使用overlayfs ,则用户对原rootfs 的修改会记录在rootfs_data 分区中。而OTA更新的是rootfs 分区,默认不会修改rootfs 分区。则用户对rootfs 文件
的增加,删除,修改操作都会保留,假如原本的rootfs 中有文件A ,用户将其修改为A1 ,而OTA 更新将该文件修改为B ,则最终看到的仍然是A1 。这是由
overlayfs 的特性决定的,上层目录的文件会屏蔽下层目录。
如果希望OTA 之后,以OTA 更新的文件为准,移除所有用户的修改。则可以在OTA 之后,重新格式化rootfs_data 分区。
4.8 对busybox-init 的处理
4.8.1 upgrade_etc 标志(不再使用)
有些平台使用了busybox-init ,以R6 为例子: R6 方案将启动方式从procd 修改为busybox-init ,不再使用procd 和overlayfs ,由此带来一系列变化。
OTA 脚本通过1 号进程的名字来判断启动方式。并根据结果。在后续脚本中做区别处理。
对于busybox-init ,在第一次启动之后,会将etc 的文件拷贝到rootfs_data 分区中,并在后续挂载该分区作为etc 目录。OTA 的过程不会更新rootfs_data 分区。
为了支持更新etc 目录,增加了一个系统状态,upgrade_etc ,并在原本设置upgrade_end 的地方,改为设置成upgrade_etc 。而busybox-init 的启动脚本会判断
此标志,如果启动是标志为upgrade_etc,则进行etc 分区文件的更新,更新后设置系统状态为upgrade_end 。
主系统指定了启动脚本init=/pseudo_init. 对于OTA 使用的recovery 系统也需要指定启动脚本,若所使用的方案未配置,可自行修改env ,在cmdline 中传递
rdinit=/pseudo_init 进行指定。若文件系统中已经有rdinit 文件(例如是一个到pesudo_init 的软链接),则可使用rdinit=/rdinit。
4.8.2 etc_need_update 文件
rootfs_data 有两种可能的用法
1.保存rootfs /etc 的副本,挂载到/etc,以支持/etc 可写
2.用作overlayfs,以支持全目录可写,类似procd 方案 对于早期版本,仅支持1。对于当前最新版本,/pseudo_init 的最上方可以配置,当配置MOUNT_ETC=1, MOUNT_OVERLAY=0 时,即为1,跟早期版本相同,此处只讨论上述的1。 其行为如下:
- 烧录后第一次启动,rootfs_data 分区为空,则/pesudo_init 会格式化rootfs_data,将/etc文件拷贝一份到rootfs_data 的文件系统,将rootfs_data 挂载为/etc,对用户来说看到的/etc 就是rootfs_data 中的
- 第二次启动,rootfs_data 中存在有效的文件系统,直接挂载为/etc,对用户来说看到的/etc就是rootfs_data 中的
- 此时若直接更新rootfs 分区中的rootfs,重启,用户看到的/etc 仍为rootfs_data 中的,不会改变
- 若创建/etc/etc_need_update 文件(OTA 之后应该创建它),则下次启动/pseudo_init 脚本会将rootfs 分区中的/etc 进行一次同步
- 同步/etc 的具体行为: 5.1. 将rootfs_data 挂载到/mnt 5.2. 将rootfs 分区的/etc 拷贝到/tmp/etc 5.3. 将rootfs_data 中不希望被覆盖的文件,拷贝到/tmp/etc。例如wpa_supplocant.conf。如果有其他特殊文件不希望被OTA 覆盖,可参考/pseudo_init 中的wpa_supplicant 的处理方法,修改/pseudo_init。 5.4. 将/tmp/etc 的内容,拷贝回/mnt/etc(即rootfs_data 分区) 5.5. 创建标志文件etc_complete,删除标志文件etc_need_update。若在此步骤完成前掉电,则下次启动会从步骤1 重新同步etc 5.6 将rootfs_data 的挂载点从/mnt 改为/etc, 继续启动
4.9 常见问题
4.9.1 OTA 时出现SQUASHFS ERROR
此问题是由于Tina3.0 及更早版本的OTA ,在更新rootfs 分区时,只是将busybox 等备份到ram 中,rootfs,分区尚处于挂载状态,此时如果有进程访问rootfs ,
则会出现错误。
解决方式:
- OTA 之前,关闭其他进程,避免有进程访问rootfs 。如果确有进程需要保留,将其依赖的资源提前备份到ram 中(相关代码可参考OTA 脚本中的prepare_env 函数)。
- 参照最新版本的做法,在更新完recovery 分区后,主动reboot ,进入recovery 系统,在recovery 系统中更新boot 和rootfs 分区。
- 参考原生openwrt 的做法,在内存中构建ram 文件系统后,执行切换根文件系统的操作,再进行更新。
4.9.2 编译OTA 包之后,正常编译出错
出现编译问题,可能是由于defconfig 被替换了。
请检查下target 仓库中方案对应目录的defconfig 和defconfig_ota 的状况。当前的OTA 包编译过程,实质上是备份defconfig ,使用defconfig_ota 替换defconfig
,执行make ,最终还原defconfig。
如果此过程中断,则defconfig 未被还原,会导致下次正常编译出问题。
解决方式:
还原方案目录下的defconfig 文件。
建议make menuconfig 和make ota_menuconfig 之后,及时在target 仓库下将修改提交入git 仓库中,避免修改丢失,方便在必要时进行还原。
(此问题为Tina3.0 之前的问题,最新版本没有此问题。)
4.9.3 是否可更新boot0/uboot
misc-upgrade 原设计流程中未包含此功能
当前版本中,本地升级支持可选地更新boot0/uboot(存在镜像则更新,不存在则跳过),网络升级暂未支持。
具体升级功能由ota-burnboot 软件包支持,细节请参考相关章节。
判断是否支持的方式:搜索脚本中是否有地方调用了ota-burnboot0 和ota-burnuboot。